2021-12-19

今年陆陆续续考了不少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考试。每次考完后、没出成绩的那段时间里,我的情绪状态会特别好。怀着希望地过日子才是最充实美好的。

最近单位入职了新招考来的同事。有看到他下班以后悄摸摸打印往年公务员考试的真题试卷。原来这也是个骑驴找马的家伙。

有个同事今年和我有五六场考试是重合的。

每次考前我都说,哎呀呀没准备,今天只能来裸考了昨晚打游戏打到一点。
每次考完我都说,啊咧咧太难了,题目出得太刁钻了明摆着不想让人做对。
每次查分我都默默祈祷,拜托我一定要入围,就算不入围也要比她考得高!

有种回到了高中念书时候,和其他同学暗暗较劲的感觉。

2021-10-24

换了新手机 iPhone13 mini,
高兴了好几天。
小巧的手感像是回到了好多年前又遇到了熟悉的旧朋友。

2021-09-17

以前我总觉得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总是开明的。从小到大我的选择一直都是自己做的,学习、择校、就业,甚至有一年裸辞换工作,没有任何来自父母的干涉。前一阵子我和父母有关于自己不想急于结婚和生育的交流,好像他们是有努力在听,和他们有一些良性的意见交换。

今天回家以后我妈直接问我不急于结婚,是不是因为同性恋,原话还说,“如果是同性恋就太不听话了,白听话了这么多年”。

这让我觉得恶心,原来在我父母潜意识里,终究儿女只是以“听话”为目的而存在。而我做过的选择,原来刚好只是精准踩中了他们的期望,并不是由衷地为我的选择呐喊助威。一下觉得之前的谈话都是白搭,未来的道路全部被他们焊得死死的。

之前豆瓣有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,当时还不太能理解,今天父母的行为一棒槌猛地给我敲醒了。生命真的很短暂,没有必要硬生生把自己塞进固定模式的逼仄空间里去,以后我就是要活得快乐痛快。

2021-08-22

这几日又凉快下来。
傍晚的桥栏杆上趴满了在风里发呆的人,
丝毫注意不到天色的变化,
直到桥上和岸边的灯光忽一下全部亮起。

临水看云去,钩帘待月来

上个月一时兴起,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,
陆陆续续请了 20 多天休假。
每天在图书馆最靠河边的阅览室里看书做题,
一直到落地窗外西下的太阳的光照爬过长桌。

图书馆闭馆之后沿着河岸走回家,
堤岸上的草绿了,
看起来很像日剧里小城镇的河道的模样。

今年年假又去了海边 。

喜欢晚上坐到海边把脚埋到干沙子里,
闻着咸湿的海风,
吸椰汁掏椰肉。

对不平凡的感知

2017年写下的唯一一篇文章,是去年今日刚从泰国旅游回来时写的感受。如果不翻开手机相册,只能依稀能回想起这一年中的几个瞬间:印象最深的是在离曼谷以北70公里的大城给大象喂玉米、在街边吃烤猪颈肉和小菠萝;再其次就是在青岛出差时,下午在海边游泳、晚上坐在奥帆广场围栏外的混凝土块防波堤上听浪声、随后沿着海岸线骑了快十公里的自行车回酒店。不禁让人感叹剩下的日子都干嘛去了,也难免让人更加认可“人活着不是一辈子,活着就是那么几个瞬间”。

这种体会让我想起王小波的文章《写给新的一年》(1996年)里的一段描述:“在我们年轻时,每一年的经历都能写成一本书,后来只能写成小册子,再后来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。”

是对不平凡的感知变得更难了吗?(还是每一年都比之前过得更糟糕了一些呢?)

泰国

因为签证的一些问题没有去成日本,改去了可以落地签的泰国。在曼谷停留了三天过了个新年,随后乘火车去到大城逛了一天,接着飞往普吉岛在卡塔、卡伦海滩各玩了两天。一路上避开了中国游客多的景点,在卡塔、卡伦海滩连一个中国人也没遇到,全是欧美老外,但路边的当地店家见到我们还是会说流利的中文“你好,来吃饭”热情地揽客。

在曼谷的时候认识了同是自由行游客的日本人KEN,说得一口好英语,还会一些泰语,带着我在湄南河乘快艇、逛了卧佛、在考山路吃炒面、在暹罗广场吃日式料理。很喜欢日本人彬彬有礼的样子,相处起来给人很舒服的感觉。

咬咬牙在海边连住了四天的五星级酒店,确实物有所值。出门过马路就能看到海,白天躺到湿软的沙滩上感受海浪卷着细沙把脚埋起来,晚上坐在海边吹着海风喝冰奶昔。我想梁朝伟在巴黎广场喂鸽子也不过如此吧。